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内涵
当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光学处理法和数字(电子)处理法。前者产生的时间较早,从最开始的光学滤波技术到现在的激光全息技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技巧,光学图像处理法已日臻完善。但其图像处理精度低、稳定性差以及操作不便的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拓展,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便应运而生。
数字图像处理,也即是digital image processing,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人们采用计算机及其它数字硬件设备,对图像信息转换而来的电信号根据数学运算的方式,进行增强、提取、复原、分割以及去除噪音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此提高图像的实用性,因此,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建立在计算机运用、离算数学理论的产生与完善以及社会诸多领域的需求之上的。其最大特点是不仅图像处理精度高,而且可以通过改进硬件系统配置和优化软件系统功能的方式来提高图像处理效果,一切以计算机运行为基础,操作极为方便。最初,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数据需求量大,处理速度慢,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运算速度的提升,这一瓶颈早已被突破。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功能内容分析
(一)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在某些特殊领域,图像在传输与转换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从而形成失真现象,比如航天拍摄的图片在传回地球的过程中,由于光学系统、大气流、空气介质等原因造成图像模糊;在图像扫描、采样、量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噪音污染等等。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一方面突出重要信息而衰减次要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失真原因,补偿丢失的信息因素,从而使改善后的图像效果尽可能的接近原始图像。
(二)图像的重建功能。随着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的发展,图像的重建成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它主要是对目标对象进行观察和测量,重新构建出图像中的大量信息的直观显示,从而在计算机模拟系统中进行二维或者三维的图像处理,这也是对特殊实体进行图像回归的过程。
(三)模式识别功能。模式识别也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它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设备,对人类外部环境中的某一客体行为的数据信息识别过程,比如听觉、视觉、触觉、判断等,进行自动模拟的过程。
(四)正交变换。主要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图像信息从空域转换到变换域,其中包括离散余弦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沃尔什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等。
除此之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能够进行点运算、几何处理、图像复原、图像编码等一系列操作,使最终图像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